河北马倍战律师事务所
环境法律专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解读

 二维码 301

一、条例基本情况

1.立法目的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一条)

2.法律地位

国务院制定,属于行政法规。

3.修改情况

199811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发布,2017621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对其进行修订,自2017101日起施行。

4.法律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二、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1.项目建设前

依法报批报告书表或者报请重新审核。

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第九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第十二条

2.项目开工前

初步设计落实相关措施以及环保设施投资概算,并将环保设施建设纳入施工合同。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第十六条)

3.项目建设中

同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报告文件及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第十六条)

4.项目验收时

不得弄虚作假。

建设单位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过程中,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不得弄虚作假。(第十七条)

5.项目验收后

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

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第十七条)

6.项目投入前

建成环保设施验收环保设施环保设施验收合格。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十九条)

7.项目运行中

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第十九条)

X06建设项目管理.jpg

三、其他内容

1.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第七条)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五)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第八条)

3.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查内容和审批期限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等,并分别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第九条)

4.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不予批准的情形

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一)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

(二)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

(三)建设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四)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未针对项目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第十一条)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报请重新审核的情形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第十二条)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